第七章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增强发展保障能力
按照优化布局、完善体系、增强能力的要求,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着力消除瓶颈制约,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。
一、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
以建立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为重点,统筹各类交通建设,构建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协调、优势互补、布局合理、运能充分、快捷通畅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。
铁路。加强对外通道和省内通道建设,强化路网主骨架,加快区内铁路干线和支线建设,增加路网密度,改善技术条件,实现干线快速化和大能力化,枢纽客货列车分流和集装箱集散口岸化,加快由通道型向网络型转变。强化兰州与周边省区中心城市的联接。结合河西、陇东能源基地建设,加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,推进区域性、地区性铁路集运站和枢纽建设。到2015年,全省境内铁路营运里程达到6000公里以上,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,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60%和80%以上,力争实现铁路覆盖14个市州。
专栏10:“十二五”铁路网建设重点 1、强化骨干运输通道。建成兰州至重庆铁路,兰新铁路第二双线,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,兰州至张掖增建三、四线,包兰铁路银川至兰州扩能工程。 2、完善区域路网结构。建成西安至平凉铁路,西安至银川铁路,平凉至天水铁路,敦煌至格尔木铁路,干塘至武威增建二线,兰州至成都铁路;开工建设兰州至合作铁路,宝鸡至中卫增建二线,天水至陇南铁路。 3、加快枢纽改扩建。建成兰州集装箱中心站,兰州北编组站,提升天水、平凉、武威等区域性铁路枢纽功能。 |
公路。以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,加强国省干线扩容改造。2015年,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3600公里。省域高速公路网基础网络初步形成,主要的省际出口通道均实现高速化,全省所有市州政府驻地与兰州实现高速连接,县(市、区)政府驻地与市州政府驻地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连接,一般国省干线公路联网、加密,繁忙路段力争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;农村公路网基本建成,所有乡镇和80%以上的建制村通沥青(水泥)路。加强干线公路与资源开发区及重点旅游景区道路联网建设。加快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,推进城市公交和农村公路客运一体化发展。
专栏11:“十二五”公路网建设重点 1、国家高速公路网。建设青兰国家高速雷家角至西峰,十堰至天水国家高速徽县(大石碑)至天水,兰州南绕城,兰海国家高速临洮至渭源,京新国家高速白疙瘩至明水,兰海国家高速渭源至宕昌至武都等国家高速公路。 2、地方高速公路。建设兰郎地方高速临夏至合作,平武地方高速平凉至天水、成县至武都,金昌至武威等地方高速公路。 |
民航。进一步拓展民航运输网络规模,完善现有机场配套设施,增强兰州中川机场枢纽功能,大力发展支线机场。力争到2015年,初步形成干支结合、能力充分的航空运输网络。合理规划建设兰州国际航空港,加快兰州中川机场二期扩建和敦煌、张掖、庆阳机场改造,完成金昌、夏河、陇南机场建设,推进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、新建平凉机场项目前期工作。研究布局及建设一批通用机场,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。
水运。重点加快内河航道和以兰州、临夏、陇南、白银四大港口为重点的码头服务体系建设步伐,基本实现通航航道等级化,满足重要航道区段通航要求,内河水运优势得到发挥。
管道。支持原油、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建设以及重点城镇天然气利用支线管道建设,做好涩宁兰输气管道复线、兰州—郑州—长沙成品油管道、庆阳石化成品油外输管道等油气管道建设,积极开展西气东输新建天然气管线和原油管线前期工作,实现14个市州通天然气,争取2015年天然气供应能力比2010年翻一番。
枢纽。统筹城市布局规划,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,突出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和区域性综合运输枢纽建设。继续提升兰州在国家综合交通网中的综合运输枢纽地位,加强酒嘉、天水、金武、平庆、张掖等区域级综合运输枢纽建设,增强合作、武都、陇西、敦煌等地区级交通枢纽中心功能,实现客运“零距离换乘”和货运“无缝衔接”,形成以兰州枢纽为核心、区域枢纽为中心、地区级枢纽相配合的多层次综合交通运输枢纽。
二、进一步加强能源建设
煤炭生产按照“加快东部、稳定中部、开发西部”的布局要求,加快陇东煤田建设,抓好华亭、宁正、沙井子、宁中等大型矿区建设;支持靖远煤业公司大水头、魏家地、王家山和窑街煤电公司三矿、金河、海石湾等矿井改造升级;抓好红沙岗二号井、花草滩、平山湖等矿井建设,做好河西含煤区资源勘探和接续工作。推进煤层气资源勘探和规模化开发利用。
围绕河西新能源和陇东煤电化基地建设,引进省内外战略投资,组建大型煤电化企业集团,增强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和就地加工转化能力,加快配套大型火电和坑口电厂建设。实施重点城市热电联产建设,新建武威、天水、白银、金昌、西峰等一批热电项目,抓好兰州第二热电厂、酒泉、八零三热电厂等“上大压小”工程。积极发展水电,进一步加强黄河、洮河、黑河、疏勒河等水资源配置和水电开发规划工作,积极推进黄河黑山峡河段、玛曲河段水电开发前期工作。2015年,全省煤炭生产能力达到11750万吨,电力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。
加快省内及省际750千伏和跨区域特高压直流网架建设,完善省内330千伏电网建设,加快农网、城网和无电区电力建设,强化西北区域性电力交换枢纽中心地位。
三、继续加快水利设施建设
继续推进大型跨区域、跨流域骨干水利工程建设,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。抓紧建设盐环定扬黄续建、引洮供水一期及配套工程、引大供水结构调整等工程。开工建设引洮供水二期、引哈济党、引洮济合、引洮入潭、靖远双永供水、会宁北部人饮、葫芦河引水等工程。加快兴电二期扩建、引大济西、引黄济积(石山)、马莲河苦咸水综合利用和小盘河调蓄工程等前期工作。加强病险水库(闸)除险加固、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,提高渠系水有效利用率。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、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。实施以饲草基地建设、草场灌溉工程为重点的牧区水利建设。做好兰州、白银、天水等重点城市供水前期工作,增强工业能源基地和城镇供水保障能力。积极配合国家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论证工作。
强化水资源管理保护,创新水利工程管理机制,积极推进城乡水资源和水务统一管理。加快水管体制改革,明晰小型水利工程产权,推进管养分离。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,建立用水户自主管理与水管单位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,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和设施管护的积极性。
四、完善城乡基础设施
适应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要求,按照统一的城镇建设规划,统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,加快城镇道路、供水、供气、供热、垃圾和污水处理、再生水回用、园林绿化等市政设施建设。2015年,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2平方米(县城11平方米),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到32%(县城20%),城市用水普及率达到92%(县城86%)。加大城市水源保护力度,加强重点城市和城镇地质灾害、防洪、抗震、消防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。加快发展城镇公共交通,建设兰州城市轨道交通。强化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管,推进城市综合管理,强化服务意识,提高城市管理水平。推进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城市建设。大力改善城市环境,完善城市功能,拓展城市空间,提升城市建设品位。
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,以农田水利、农村道路、饮水安全、清洁能源、环境整治、信息畅通等为重点,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。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,加快农村和国有农场公路“通达工程”和“通畅工程”建设。按照节约土地、设施配套、节能环保、突出特色的原则,统筹乡村建设规划,引导农民合理建设住宅,保护有特色的农村建筑风貌,改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