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 推进文化繁荣发展,建设文化大省
积极开发利用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,以建设文化大省为目标,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,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。
一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
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。完成市州级文化馆、图书馆、博物馆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,加快县级综合文化中心、行政村文化室建设进度,农家书屋覆盖全省行政村。建设甘肃科技馆。实现甘肃卫视和甘肃新闻综合广播节目在全省的有效覆盖,加快甘肃卫视在全国35个中心城市的落地。继续实施广播电视“西新”工程、“村村通”工程、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程,提高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补助水平。加强文物保护,支持丝绸之路整体申遗,实施好国家遗产地保护项目。建立省、市、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资源数据库,建设文化遗产保存保护、教育展示、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的综合性体系。实施好公益性文化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工作,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的共建共享、委托管理的机制,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面。
二、培育发展文化产业
发挥敦煌文化、丝路文化、地域民族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优势,突出文化积累,加强文化保护,创新文化发展。重点发展现代传媒、出版发行、文娱演艺、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,加快数字内容及影视动漫、广告会展、文化创意、体育健身等新业态发展。实施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,加快广播电视网络整合、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。推进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的改革与发展。加快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步伐,积极推动出版业态结构调整。组建省演艺集团公司,加快文艺演出院线建设。支持民营影视制作公司的发展。
以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、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、临夏民族文化产业园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为主体,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。保护和发掘甘肃特色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,突出中华始祖文化和民间、民俗、民族文化,推进文化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和市场化运作。培育我省特色文化品牌,深入挖掘“读者”、“丝路花雨”、“大梦敦煌”等知名品牌商业价值,重点扶持“大戏、大片、大剧、大作”等文艺精品的创作与生产,积极打造实景演出、精品剧目演出、民族风情演出、戏剧说唱演出等演艺项目。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做优做精,推进甘肃特色文化产业发展。
三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
加强公民文明素质建设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,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,树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,弘扬“人一之、我十之,人十之、我百之”的甘肃精神,倡导热爱甘肃、建设甘肃、奉献甘肃的思想和行为。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。深入推进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、个人品德建设,倡导爱国守法、明礼诚信、团结友善、勤俭自强、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。加强正确舆论引导和文化环境建设,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。综合运用教育、法律、行政、舆论手段,引导人们知荣辱、讲正气、尽义务,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谐氛围。把廉政教育融入全党全社会宣传教育之中,树立崇廉鄙腐的社会风尚。
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。弘扬科学精神,加强人文关怀,培育奋发进取、理性平和、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,引导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。普及科技知识,提倡修身律己、尊老爱幼、勤勉做事、平实做人,广泛开展志愿服务,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、诚信友爱、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。广泛开展文明城市、文明村镇、文明社区、文明行业、文明单位、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,加强精神文明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。
专栏15: 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 一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1、完成14个市州级图书馆、文化馆、博物馆建设。实施文化资源信息资源共享工程,对14个市州图书馆配备信息资源共享设备,继续建设287个村级基层服务点,建成1192个社区服务点。 2、高清频道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支撑系统建设。建设省台高清频道,实现高清节目的采编制作和播出。建设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省级运营支撑系统和覆盖网络,完成全省县级(含)以上城市的地面有效覆盖,建设我省IPTV、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。 3、文化数字化建设。实施文化资源数字化、文化生产数字化、文化传播数字化、文化消费数字化项目建设,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水平。积极推进市和有条件的县城数字影院全覆盖。 二、文化产业建设 1、建设文化产业园。加快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、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、临夏民族文化产业园建设,集聚文化创意企业,建设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以上文化产业园。在丝绸之路沿线各市州建设集聚文化企业的省级文化产业园,力争各产业园区销售收入突破4亿元。鼓励汉字文化等创意产业发展,推进文化产业与教育、旅游、制造、物流、建筑、包装等产业的融合。 2、民间文化产业。大力发展香包、刺绣、剪纸等民间手工艺品,发展特色鲜明的民间民俗工艺品产业、地方戏剧演艺业,建设环县道情皮影基地和皇甫谧—商周文化产业基地,发展临夏砖雕、雕刻葫芦、回族刺绣等特色民族工艺产品。积极创作实景演出、民族风情演出、说唱演出等演艺项目,开发旅游演艺市场。 3、文艺精品创作与重点图书出版。创编新剧40台以上,其中重点剧目10台以上、具有精品艺术水准的剧目3台以上。加快发展陇剧、皮影、花儿等地方特色艺术。实施《四库全书》数字和影印图书出版、三农出版、少数民族文化出版、敦煌文化系列出版、中亚历史文化出版和陇原文化出版等6项出版工程。 三、文化保护与精神文明创建 1、文化遗产保护。建设省级和市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博览中心15个,为国家级和省级传承人所在地修建30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,实施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、传承人抢救性保护,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体系。建立省、市、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资源数据库。改善国家遗产地申遗备选点保护设施,加强保护管理设施和科普展示设施建设。 2、精神文明创建。建成1个以上全国文明城市,30%以上的文明乡镇,20%以上的文明村,创建一批文明单位,深入推进区域联片共建活动。实施公益性文化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。实施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,开展重大历史题材、抗震救灾、防沙治沙、西部扶贫开发等题材影视和创作工程。 |